平時上課繁忙、下課補習匆忙,許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常因為課業壓力重,而忽略運動的重要。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一項超過 20 年的研究顯示,若孩子在正值發展的青少年時期缺乏運動,於成人後產生焦慮症等情緒或精神障礙的機率提高。尤其是接近期中、期末考試期間,孩子的運動量更是不足,提醒家長,務必提醒孩子適當運動的重要,以培養規律健康的生活。

高等教育邁入自主學習與跨域整合能力的新時代;康寧大學以培育健康產業專業人才為發展特色,陸續透過建構多元跨域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脫離單一思維,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能與健康產業跨域學習。

康寧大學於1月24日、25日假台南校區舉辦「107年主管共識研習營」,藉此豐沛教研能量,期能培育具備科際整合、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新世代優質健康產業人才。本次研習凝聚向心力及默契思維外,亦強化團隊科際整合力。

研習營首日邀請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許建隆董事長,分享「關貿公司轉型與改造」。許董事長表示關貿公司亦將與康寧大學合作,打造學生實習鏈結就業的無縫接軌,未來雙方在健康產業方面會有更多的交流互動。同時,當日下午參訪優質健康相關產業機構,吸取寶貴經驗。夜晚談心會議中,播放康寧大學首部微電影《繁星中那顆最閃亮的》,影片內容改編自一位透過繁星申請入學而進入康寧大學就讀長期照顧系同學的真實故事。接著就產業如何鏈結學校課程及踐行自我課責議題進行分組討論與分享。

康寧大學次日議程中,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世界咖啡館論壇」型式,採跨單位分組輪桌進行討論,讓行政與學術單位彼此交流,建立團隊信任的行動力。黃宜康寧大學純校長也輪流至各組互動,研擬面對未來挑戰的規劃與策略,持續向前邁進,為新學期帶來新氣象。

20 年追蹤研究 青春期不動成年心理受影響

澳洲昆士蘭大學曾提出研究,進行近 20 年的追縱紀錄,觀察約 3500 名青少年,在 14 歲時分作「經常運動」、「不常運動」以及「不運動」三個組別;並在 21 歲時填寫「年輕成人自我報告(YASR)」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資料,進而分析青春期時的運動情形,與年輕成人階段心理健康狀況的關聯。研究顯示,14 歲時「不運動」組,於 21 歲出現各類情緒障礙的可能性增加,說明青少年時期缺乏體能活動會影響之後部分心理健康狀況。

運動有益健康 效果持續至老年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對此表示,由於研究期間相當長,研究結果具有相當說服力。加上全球都有相關實證,指出「運動」對穩定情緒有一定具體效益,無論是在青少年、中年甚至是老年都有同樣效果。此項研究更證實了運動不僅對健康有益處,更具有持續影響效果。

培養長期運動習慣 增進身體機能

徐錦興教授呼籲師長及父母,要多鼓勵學童運動,並參與各類肢體活動,提高學童身體的活動量,不僅具有改善體適能、增進身體機能的效果,更能穩定情緒,並促進成年後的心理健康。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過去曾經調查發現,「覺得很累」、「沒時間」、「沒有伴」,是多數學生不願意運動的前三項原因;她認為,青少年常受同儕影響,因此可以推廣團體運動,讓青少年感受共同樂趣,並培養長期運動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k05hs21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